文山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素有“千年古县”、“春兰荷瓣之乡”等美誉,自古至今,涌现了不少爱兰、爱国之典范。近代文山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这里建立了成立的云南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留下了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老山精神”,被世代传颂。 近年来,文山在地方政府的坚强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新突破,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其中,依靠着当地丰富的野生兰花资源,兰花产业正逐步成长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丁长春(左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兰花专家刘芳媛(右一) 洛阳牡丹文山兰,佼佼盛名天下传。文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历史悠久。文山人爱兰,家家户户都会侍弄几盆,平淡的生活便多了几分风情点缀。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文山春之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长春从小便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丁长春是土生土长的文山人,大学攻读完成理学博士的学位之后,便怀着一腔热爱回到家乡参与兰花的的种植、繁育、保护等工作,现任中国兰花学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兰花保育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兰花协会理事,文山州兰花协会副会长。曾主持和参与云南省科技厅、环保厅、教育厅等项目1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企业标准5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授权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获得授权11项;培育植物新品种3个,在兰花新品种国际登录权威RHS Orchid register登录3个;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获2020年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种种成绩,是丁长春深耕兰产业二十余载交出的答卷。 杂交兰 国运昌,兰事兴。为了进一步发掘、保护文山兰科资源,升级兰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弘扬“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促进兰花进入千家万户,营造人兰共养、生态文明的和谐氛围,州委、州政府政府于2004年倡导成立了文山州兰花协会,并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资源、政策上的多方面扶持。多年来,当地积极举办兰花博览会,构建兰花交易中心,以兰会友,以兰招商。在政策支持、企业协同的带动下,文山的兰花产业开始逐渐从小兰园,小兰棚的散户模式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风兰 紫瓣石斛 “赶上国家的好时候了,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的很快,我们五年前定下的计划,如今正一步步稳固落实,预计明年可以全部实现三个一百万的目标:兰花100万盆,石斛不低于100万盆,万代兰类不低于100万盆。”提到这些年来的变化,文山春之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长春难掩心中的喜悦。“公司采用短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初期采用价格中等的兰花、白及、石斛等为快繁种植对象,满足大众需要;中长期目标将拓宽产品领域,不仅要引进珍稀种类、开发新品种、形成规模优势,还将涉足其它贵重药材,如:石斛、独蒜兰等,这些珍稀药材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且价值极高,未来在中草药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用到兰花培育上面去。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投入大量的科研资金,用于搭建科学化、标准化的种质资源库建设,深入探索兰花组培技术,并且选取长势好、花期长的兰花进行杂交,通过人工取粉、授粉等操作,培育出品质优于父母本的品种。”丁长春介绍说。除了自主培育兰花品种,推动乡村振兴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想法。“通过杂交及组培等方式,做稳做大做强兰花产业,再将兰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创产品、中医药等深度结合起来,促进兰旅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把家乡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生态和谐的新文山,这是我最大的梦想。”丁长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悉,目前文山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着力打造中医药、矿电、旅游、现代农业四大重点产业,其中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突出绿色和特色,围绕果蔬、花卉、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园艺农业、设施农业、景观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农业,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把文山打造成为全国优质绿色现代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文山春之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听从党的号召,紧跟党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做精、做大、做强兰花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兰花产业打造成为当地含金量极高的地理标志名片。为兴边富民、打造现代农业强县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文山把小兰花做成了脱贫致富的大产业,体现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成果。科技兴农、产业富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图文:张永旗) |